做油条用了七斤面粉,一共做出来了一百来根的油条。但是油条今天是买二赠一的,所以大概只卖了二百二十多文钱。
豆花就比较乱了,因为还分了不少出来当豆浆卖。反正十斤豆子,最后出了两锅豆花和若干的豆浆。这些钱除去卤味和油条的,剩下就都是豆花饭和豆浆挣的了。
但这是还没去除成本的。
于夏和刘虎商量之后,下水是以十五文一斤的价钱卖给于夏的。这些下水没处理之前大致有六十斤。加上香料什么的,成本就是一两银子。
粮店里的白面,一斤卖的十文钱。油的成本按照脆皮豆腐那样算,那也是十七文一天。豆花和豆浆就不说了。
反正于夏在那比比划划半天,算出来了今天大致赚了一千一百五十八文。当然再除去租金、人工和柴火什么的,估计能有个一两银子的利润。
于夏看着这满地的铜板,嘴就没合上过,甚至还想今晚抱着一起睡。不过还是算了,他感觉铜板上面都是饭菜的味道。
估计这食铺再做久一点,自己也能被腌入味。
清点好之后,他把这几吊钱整齐地放在了床底下的小箱子里面。找时间还是得去钱庄换成银票,太占地方了。
这个时候于夏才能放松地躺在了床上,毕竟也是第一次开饭馆。虽然于夏对自己很有信心,但是做买卖这种事情谁又能说得准。
为了开这个店铺,真的是把之前做买卖的存款都花光了。这个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太弱,只有更多的钱才能带来安全感。
第二天又是一大早就忙碌起来了,于夏八点一打开门,外面已经有人在等着了。
“你们这开门开得也太晚了!这都什么时辰了。能不能早一点?”那客人一边吐槽一边赶紧进来找位置坐下了,“给我来三根……不,四根油条,一碗豆浆。”
于夏也很无奈,豆浆得现磨,头一天晚上磨了他担心天气热了会坏。
这下水也是每天早上杀猪的时候送来的,趁着新鲜才能赶紧处理了。只有油条是头一晚发好面。
不过于夏确实在想办法早点开门,毕竟谁家卖早点的八点才开门啊。还好自家卖得不多,不然黄花菜都凉了。
“你们不是平安镇的?怎么会做那么多新鲜吃食,见都没见过!先前那脆皮豆腐也是你们开始做的吧,我还去买过。”刚刚说话那客人趁着于夏正在炸油条,找他闲聊。
于夏麻利地炸着油条:“这不是想挣点钱嘛,就到处去搜罗新鲜的吃食,然后再自己琢磨琢磨。”
“那你们就这么在这炸,不怕被别人学去了?”
于夏在门口现炸,一方面是为了吸引顾客,另一方面确实是也没想藏着。这个油条没什么太大的技术含量,没多久就会像脆皮豆腐一样泛滥了。
主要挣钱的还是卤味和豆花儿饭的蘸料,于夏每次买香料都是让别人帮忙买的。而且还是选的离铺子远点的药材铺。
买的时候也是分很多次买,一次只买几种,顺带再混些其他的药材。就算别人想学,也分辨不清楚。
于夏做出一副认真思考的样子:“学去了我们再想想其他的法子?”
“你这哥儿还挺豁达。”
“您的油条好了。”于夏刚说完,陆相延接着就把他炸好的油条装盘给送过去了。
“你们这又是什么?”昨天那几个书生又来了,胖书生见到于夏正在炸的油条好奇道。
“油条,要试试吗?搭配豆浆比较好吃。”
“来五根!再来碗豆浆。”
“那我也来两根吧,再来碗豆浆。能带走吗,我再想带一份一样的走。”另一个瘦削一点的书生也跟着道。
“能,不过得收两文钱的包装费。”
见那客人没什么异议,陆相延就去后面拿了准备好的竹筒。这个竹筒比之前卖脆皮豆腐的要长一些,更适合装液体。
装好之后,又拿了晒干的荷叶把油条包起来。
这些荷叶也是于夏专门去买的,之前看着有小摊贩在卖,他还不知道是干嘛的。一问才知道是用来包装食物的。
于夏这才想起这些早点肯定有着急的人需要打包,毕竟他以前也是踩点的那批人。每次早自习铃声响了,于夏才拿着早饭匆匆走进教室。
运气不好走在了老师后面,那就得站一个早自习了。
果不其然,等快到私塾上课时间的时候,好些个书生匆匆忙忙赶来问可不可以打包。有好些个明显都还迷糊着,一看就是才起来。
于夏在那炸油条,陆相延和阿洛他们就忙着帮他们打包。
于夏只能感叹一句,果然从古至今的人,就没有不喜欢睡懒觉的。
不过于夏只能在心里流泪了,因为他现在已经跟懒觉告别了。